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月供股票:三重平均成本法》(2019年新版)

  我利用月供股票運用平均成本法的特點,在數年前創立了一個嶄新的月供股票方法。我把這個月供計畫稱為「三重平均成本法月供股票計畫」,以下簡稱為「三重月供法」。

  「三重月供法」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令投資者的月供計畫在錄得明顯的帳面利潤時,可以先行鎖定利潤,令已投入的資金在其後的跌市中,仍然能維持一定的購買力。

  一般的「平均成本法」,指的是我們把本金平均地買入股票;而「三重月供法」中的「三重」,指的是「本金」、「股息」以及「帳面有 25 % 利潤時止賺的金額」。這三類資金會以「平均成本法」投放到月供計劃之中,因而得名。

  以下是「三重月供法」的詳細介紹:


計劃目的

  計劃目的是使本金在遇到熊市時,仍然能維持一定的購買力,所以計劃理論上會比一般月供計劃優勝。


基本操作

  與設立一般月供計畫沒分別,每月準時供款即可,不用操心。但如果當月股價比平均買入價跌10 %,就需要每月加大月供金額(多少都可,視乎個人喜好)。

例如每月月供6,000元盈富基金,當股價比平均買入價跌10 %,就增加1,000元月供金額。其後每多跌10%,就再加大月供金額,直至股價回升至平均買入價為止。


收到股息後的操作


  收到現金股息後,會於下月開始平均再買入,以500元為起點(視乎月供計劃每次遞增的金額是多少)。

  舉個例子。假如收到 $2,000 現金股息:

   2,000÷500=4個月

  在之後四個月,每月供款金額增加500元,由原定的6,000元變為6,500元,然後在第五個月回復到原來的6,000元。

不過,有時計算後會有餘數,使每月收到的現金股息不足完整的500元。這時就要補足500元,當作是強制儲蓄。

例如收到2,300元現金股息時:

  2,300÷500=4個月…300

  在之後四個月,每月供款金額增加500元,由原定的6,000元變為6,500元。在第五個月亦會增加500元,變為6,500元,直至第六個月才回復到原來的6,000元。


股價上升到 25% 止賺位時的操作


  在帳面有25%利潤時,先沽出那25%金額,再視乎金額,平均投放到以後數月的月供計劃中(計算方法如上面股息一樣)。


計劃優點


  即使進行止賺操作,亦能保留大部分持股,盡量維持複利效應。因為把所有持股盡數沽出,或者反過來取回本金的話,雖然持股風險大幅降低(剩餘的股票都是零成本),但卻令複利效應中斷,甚至要重新再計算。



計劃缺點


  在止賺了帳面25%利潤和收到現金股息之後,股價假如大幅上升(如遇上牛市來臨),那25%利潤和股息將會「平均地」買貴貨。之後即使股價再一次創新高,帳面賺到的亦不如什麼都沒做的多。



  接下來,就讓我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樣運用這個方法來執行自己的月供計畫吧!

  我在2018年6月感到港股已經進入一個小熊市之中,於是在7月開始月供股票計畫。我選擇月供恒基地產(12),每月月供6,000元。後來,市況如自己所料,愈來愈悲觀,恒基地產的股價也不斷向下跌。股價最低時,曾經比我的平均買入價低約9%。我沒有因為股價跌而慌張,反而因為同樣金額能買到更多股數而感到高興。

  踏入2019年後,恒基地產的股價便脫胎換骨,止跌回升。當時,我的平均買入價為37元。當股價在4月初上升至大約46.25元後,便觸及「三重月供法」25%帳面利潤的止賺位(37X125% =46.25元),於是,我賣出市值相等於25%帳面利潤的碎股。由於提供月供計畫的銀行容許我以正價沽出碎股,所以我的利潤沒有因此而被蠶食。

  恒基地產的股價之後剛好無力再上,向下回調。於是,這次操作便相當於在股價高位時賣出持股,再於五月低一點的股價(HK$43.15)再買入,做到低買高賣。下圖展示了恒基地產從我開始「三重月供法」的月供計畫起的股價表現,以及當時我的平均買入位及止賺價位。


  
  這次賣出,實現了13,322.57元的收益。從5月起的九個月內,每月我會增加1,500元的月供金額(13,500÷9=1,500元),變成7,500元(6,000+1,500= 7,500元)。這個「三重月供法」計畫至今仍在進行中,並不時在我的網誌內公佈回報情況。

12 則留言:

  1. 不錯的月供優化方案! 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理師兄~其實這個方案跟以前的沒有大變化。現在把它另行貼出來,主要是為了方便有興趣的網友們查看😊

      刪除
  2. 小弟不太明白這句" 賣出市值相等於25%帳面利潤的碎股", 可否分享多少少實際操作,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舉個例子,假如我用 100 元買了每股 1元的股票,每股成本就是 1 元。

      當股價從 1 元升到 1.25 元時,我持股的市值就比成本上升了 25%,變成 125 元。因為我帳面賺了 25 元,想要先行止賺,所以就把帳面賺到的 25 元除以當前股價(即 1.25 元),得出 20 股。當我以 1.25 元賣出 20 股,就能把帳面賺到的 25% 金額袋袋平安,剩下來持股的市值,就是當初付出的 100 元。

      實際例子可以參考我在文中所講,於 4 月初賣出恒地的過程,或者到我當時寫的文章查看:

      《我沒本金,所以我覺得自己是零…😭》
      https://fungdythegreat.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84.html

      要注意的是,由於恒地在 6 月才進行 10 送 1 紅股,所以我當日賣出時,股價沒有因此進行調整。

      師兄不介意的話留個名字吧 😊

      刪除
    2. 感謝師兄的分享,因為早前曾拜讀過龔成的著作"股票勝經" 了解到水桶模式投資法(可參考:www.edigest.hk/23336/investment/水桶模式投資法-長遠儲到好多錢/),比較過師兄的方法有相似的地方,小弟在此有個想法,用三重平均成本法賺到的25%利潤,再用水桶模式按當時的持貨的估值,月供係相對便宜的公司度/風險低的資產,例如以師兄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的組合中領展房產基金(823),套出25%資金 投入香港中華煤氣
      (00003.HK),最近3仔價格調回合理區,以提升防守力,你覺得可行嗎?

      刪除
    3. 是可行的,龔兄提出的這個方法不錯。我用的月供方法是針對單一股票來操作,而龔兄用的方法是在不同股票之間互相調配,令整體資產增值。所以我覺得師兄您的想法非常聰明,也是確實可以執行的方法 🙇‍♂️👍👍👍

      刪除
  3. 未睇呢個blog前 同你一樣諗左頭兩重月供方法 思路基本一樣
    你的第三重 解答左月供股票+價值投資的矛盾(股價升到遠超自己的估值時,到底應該放定唔放)
    先獲取一部分的利潤再投入 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當然,針無兩頭利,缺點你亦分析得非常清楚

    回覆刪除
    回覆
    1. Wong 兄說得沒錯。其實任何投資方法都有利有弊,所以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只看到某方法的長處,而忽視它的短處。不同的方法適合不同的人,沒有一個賺錢方法是全世界通用的。所以一直以來,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多思考、多鑽研,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刪除
  4. 唔好意思呀想請問你對港鐵股票近來的睇法,你覺得而家係入場嘅合適時間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自己不太喜歡港鐵,因為它的管理層質素令我卻步。但是否買賣,要看你對它的前景看法如何。例如它在香港的業務還有增長空間嗎?它在外地的盈利、取得的鐵路、物業項目又能否不斷增加呢?這些都是你要去思考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它的前景還在,又能接受現時的股價,那就可以買入。不過我自己是沒多留意它,所以無法作出買賣建議,抱歉喔~

      刪除
  5. 多謝回覆🙈想請問一下以目前嘅形勢,你對邊一隻地產股有多啲信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自己持有恒地和長實,而恒地是每月月供中~

      刪除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邁向財務自由 :D

WFU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