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階段的我們,大多是充滿雄心壯志、磨拳擦掌,努力着手建立屬於自己的股票組合。然而,當我們選好某些股票之後,就會在腦海裏浮現一個問題:「這一隻股票,我應該買多少?」
很多初接觸投資的朋友,不論資金有多少,在第一次買股票的時候,都會表現得很保守。因為我們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很多時也會抱着戰戰兢兢的心態。尤其是在買股票方面,大家都知道「賺蝕乃兵家常事」,所以我們大多會先小試牛刀,看看成效,再決定以後如何操作。
我們第一次投入的小量資金,就像打仗時的哨兵一樣。如果情況良好,
我們就會出動「資金大軍」。假如情況未如理想,最多也只會損失「哨兵」
假設我買入某隻股票,佔自己倉位 5%。隨後該企業出了事,被取消上市地位,那麼我投入的 5% 資金,就會全部虧蝕,一分錢也取不回。不過,因為這股票只佔我的倉位 5%,所以即使變了廢紙,仍然動搖不了整體資產。沒有借貸投資股票,最壞的情況是損失自己投入的所有金錢。因此,為了避免損失大量本金,大眾普遍認同「控制好注碼等於控制好風險」的說法。
另一方面,有些朋友則害怕自己因為選錯股票而輸錢,所以買入多隻不同版塊的股票。這樣就算某股票出了事,同樣也不至於對組合造成太大的影響。
很多投資者奉行這兩個原則,再加上老巴股神曾經說過,身為投資者,永遠也不要虧錢。這就令不少朋友更加確信這投資策略可行,把「控制金額」和「分散投資」這兩個做法視作個人永遠的投資策略。
然而,我對此有些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