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階段的我們,大多是充滿雄心壯志、磨拳擦掌,努力着手建立屬於自己的股票組合。然而,當我們選好某些股票之後,就會在腦海裏浮現一個問題:「這一隻股票,我應該買多少?」
很多初接觸投資的朋友,不論資金有多少,在第一次買股票的時候,都會表現得很保守。因為我們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很多時也會抱着戰戰兢兢的心態。尤其是在買股票方面,大家都知道「賺蝕乃兵家常事」,所以我們大多會先小試牛刀,看看成效,再決定以後如何操作。
我們第一次投入的小量資金,就像打仗時的哨兵一樣。如果情況良好,
我們就會出動「資金大軍」。假如情況未如理想,最多也只會損失「哨兵」
假設我買入某隻股票,佔自己倉位 5%。隨後該企業出了事,被取消上市地位,那麼我投入的 5% 資金,就會全部虧蝕,一分錢也取不回。不過,因為這股票只佔我的倉位 5%,所以即使變了廢紙,仍然動搖不了整體資產。沒有借貸投資股票,最壞的情況是損失自己投入的所有金錢。因此,為了避免損失大量本金,大眾普遍認同「控制好注碼等於控制好風險」的說法。
另一方面,有些朋友則害怕自己因為選錯股票而輸錢,所以買入多隻不同版塊的股票。這樣就算某股票出了事,同樣也不至於對組合造成太大的影響。
很多投資者奉行這兩個原則,再加上老巴股神曾經說過,身為投資者,永遠也不要虧錢。這就令不少朋友更加確信這投資策略可行,把「控制金額」和「分散投資」這兩個做法視作個人永遠的投資策略。
然而,我對此有些保留。
老巴股神的投資格言很有道理,但只能作為警惕之用。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虧錢,而放棄賺取更佳回報的機會
對股票投資經驗不多的朋友們來說,他們普遍的資金不多,儘量保住自己的資金,絕對是首要的任務。不過,我個人認為,我們不能永遠都遵照這兩個做法。因為它們在減低虧損金額的同時,亦會大大限制我們資產的成長,令我們得到的投資回報,趨於平庸。
我們選中一隻倍升股之後,很可能已經足夠我們回味一輩子。可是,當這隻倍升股原來只佔倉位 10%,那麼賺到的也不過是原來組合的 10%,無法為整體資產帶來明顯的成長。請不要問我「假如同時選中幾隻倍升股,不就成了嗎」之類的問題(以前有朋友真的跟我說過)。現實中,有多少人能選中多隻倍升股,同時持有而且真的全都能賺到一倍以上,令整體資產得到飛升呢?實際上,更多的情況是投資者即使選中某隻倍升股,也只是買過一段日子,無法賺到大部分的升幅;或者是他們可以賺到大部分升幅,卻因為只買了很少,對整體資產的實際影響不大。更不用說大部分投資者都選不中倍升股,表現平庸,比只買指數基金還要差。
我們剛踏足股市,保守是應該的。可是,「控制金額」和「分散投資」的保守投資策略只能讓我們減少每一次因犯錯而帶來的金錢損失,並不能降低犯錯的機會。有時候,我們為了分散風險而買入不同種類的股票,反而會令自己「中獎」的機會上升呢!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資產得到成長,並不是為了不輸錢。當我們在股市浸淫了一段時間,心態和知識都成長不少之後,就要改變策略。這時我們的能力比以前大,要做的事情,不應只是減少虧錢的金額,更應是減少虧錢的機會,而且把握出現的機會,擴大自己的回報,賺更多的錢。
我們要留意的,不應是「不虧錢」,而是難得一見的「機會」
我看過不少書和訪問,不少專家們和前輩們都很熱心分享自己對資產配置的看法。當中更詳述了細緻的分配比例,例如股票佔資產組合的比例不應該太重,應該是「100% 減去個人年齡」、個股不應佔超過組合某個百分比之類。
假設有一間是淨現金的小公司,以往派息慷慨,從沒做過損害小股東的事情。它近年業績亮眼,去年全年賺了 HK$1,000 萬。而在今年的上半年,它則賺了 HK$800 萬。與此同時,它還打算大力發展其他市場,把旗下業務分拆上市。像這樣的公司,大家會怎麼看?
在我看來,這間公司首半年已經賺到去年全年盈利的 80%,它在公佈全年業績時,盈利按年出現大幅增長的機會相當高;而且當它真的成功分拆業務上市,就能釋放更多的價值,絕對是「有故事」的公司。又因為它派息政策既穩定,而且慷慨,所以我能大致預計自己收到的股息回報。因此,在基本因素沒變下,從這公司身上,我看到很好的投資機會。
可是,當我把專家們的買賣原則套到這公司身上時,這家公司根本不用細看,就會被評為沒有投資價值。因為這家公司市值小,不是耳熟能詳的名牌股票。光是這一點,就已經令很多投資者看不上眼。
我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不少投資者都知道投資是要看公司的性質,但是,他們又會被企業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限制,要求自己只能買藍籌股,因為覺得它們比較穩健,自己虧損的機會不會太大。而且,這些股票也因為成交量較多,「脫手」的機會比較容易。
其實,投資藍籌股,是否就代表自己一定能得到好回報呢?買藍籌股是否就代表是穩健的投資呢?我看未必。君不見諸如匯控(5)、長和(1)的名牌藍籌股,近年的回報有多不濟嗎?我不是說它們不是好公司、不值得投資。初學投資,只買藍籌名牌股是無可厚非的做法。但是,當我們不再是新手,想法就要靈活變通,不能再拘泥「只有投資大公司才算是穩健」的想法。
長和、匯豐及恒生指數近十年表現比較圖
倘若投資者在長和分拆前已經買入,連同長實地產的回報,
這十年來的回報才勉強追得上恒指
投資名牌大公司,不代表自己一定能從它身上賺到錢。至於小公司,我們也不能一口咬定它們沒有投資價值。投資者應該擁有一個開放的頭腦,不能以偏概全。我們最多也只能遵從初學投資時定下的大方向。資產配置的具體細節及買賣策略,一定要適時改變,才能令我們不會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資金,浪費在無法為自己帶來良好回報的「穩健投資」身上。
另外,很多朋友在買股票時的聚焦點,都是從自身出發,考慮買入的股票市值多少、佔組合百分比多少。當買到某個百分比的時候,就算還有資金,也會限制自己,不許再買。因為這時我們會突然害怕自己的看法錯誤,造成大額損失。我們會被自己大量買入的股票影響,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決定。
其實,買入多少股票,才能算得上多?按市值算,HK$10萬、HK$100萬還是 HK$1,000 萬?抑或是按百分比算,20%、40% 還是 60%?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我來說,無論答案是什麼,這問題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一隻無法為我賺取回報的股票,即使只佔組合 3%,它也是太多;能為我帶來豐厚利潤的股票,就算佔了組合 80%,我仍然會覺得它太少。其實,只要我們在評估過後,發現潛在回報大於風險,買市值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股票也不應該覺得多(當然實際上我們未必有這麼多錢啦😂)。試想想,投資的動機不就是為了賺錢嗎?為什麼在有錢賺的機會出現時,我們卻會突然感到害怕,不敢重鎚出擊呢?這不是很矛盾的想法嗎?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限制自己買某個百分比以下的股票,從而減少風險。因為真正的風險。永遠都不在於投資者買入多少股票、公司是大還是小這些「技術性」的因素,而是在於公司本身的基本面是否健康、行業未來有沒有發展前景等基本因素。假如我們投資股票數年後,仍然像初學者一樣,把聚焦點放在跟公司業務無關的「技術性」因素,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限制自己的思想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很難在資產成長這方面取得大成功。
被「技術性」因素限制自己思想的投資者,就如一個自綁雙手的人,
不但跑得比較慢,也會更容易趺倒
投資股票,應該着眼公司的盈利能力、發長前景、管理層質素等基本因素。資產配置,也應該看個人需求而定,不能將前人的一套照搬到自己身上,再要求自己嚴格跟隨。因為前人分享的配置方法,只是適用於他們身上。我在上一篇文章,曾經分享過《葳言大意》黃國英先生最近的一個訪問影片。他在影片中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我們是以打籃球的心態來看待買股票,有些人則是用踢足球的心態來看待。他們覺得 0:1 是很嚴重的事,但我們會覺得 0:2 也沒什麼大不了,射一球三分球便能追回來,變成 3:2 ……」
有些人落後對方一球就受不了,有些人落後三球也沒什麼感覺。
我們到底要跟隨哪一個?
我們到底要跟隨哪一個?
我們每人的性格、長處、短處、資金不盡相同,就算是投資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專家們、前輩們的投資方法就算能令他們賺很多錢也好,也沒可能全部適用在我們身上。
因此,我們的投資策略必須因時制宜。前人給予的大方向可以參考,但卻不能他們說什麼,我們就一定要緊緊跟隨。我們對任何實務實幹的公司,也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沒有人會嫌錢多。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會出現在哪家企業身上。不同人看到的投資機會各有不同。但是,當我們看到某個好機會出現時,就要果斷、勇於出擊,絕對不要被「技術性」因素拖自己的後腿,甚至被它們喧賓奪主,主導自己的買賣。
當然,假如這「技術性」因素是「沒錢買」,那就沒辦法了。
始終小散戶不能清楚公司的最新動向和營運情況,08年是一個深刻的教訓,誰也想不到一向可靠的獅王與死神是擦身而過,經過此役,我便知道沒有任何一隻股票是可以全副身家訓身,我的做法是選定6-10隻股票,跟據恆指市盈率作出倉位和現金的平衡,有部分是穩定增長的收息股,有部分是週期股,有部分是增長股。
回覆刪除念兄說得沒錯,所有實際上我們是不會把所有家產押在某一股票身上。我個人認為,持有 6-10 隻股票比較適合我們老散,因為我們另有工作,無法像基金經理那樣兼顧太多的股票。
刪除當然,正如我自己所講,我的任何看法,都只適合我自己,買股票還是得看個人。如果能力圈超大,買入 20、30 隻股票可能也會有明顯的好回報。
搶頭位!XD
回覆刪除太多人當着一些權威如股神的說話為金科玉律,不論什麼情況都視之為正確,然後將自己主觀的做法合理化,最終不斷犯錯,甚至犯下大錯。
窮小子說得好,會反思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思維,真的要多多向你學習
股神說過很多金句,有些是可以應用在我們身上的,有些卻不然。有時候他的話只是想提醒投資者,並不代表永遠也要這樣做。例如他說「要用持有一輩子的態度來買股票」,但當他發現自己買錯了,也是會馬上賣出的。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個人都要保留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才會對自己的投資有幫助。
刪除如果現實中老散們喜歡聽的是股神的教誨,這倒也好,至少贏錢的機會比較大。可惜的是,他們最愛的,反而是電視、電台上的那些專家說的話。這是最壞的情況……
又看到雲地兄的新文章, 真獲益良多. 想請教下, 當雲地兄找到隻值得投資的股票時, 如何判決這隻股, 是否屬合理價位?
回覆刪除謝謝斷兄~對於股價是否合理,我會假設現價位買入,我能取得多少回報。
刪除首先就是要把它與同業互相比較,評估其營運指標是否優秀「配」得上現價位。如果公司有派股息的,就要看它現債的股息率是否可接受,再看它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有沒肴競爭優勢、是否可持續,還有派息比率和政策是什麼,再評估公司有沒有增加派息的空間。
如果公司派息不多,就要看它保留賺到的錢用來幹什麼。公司的最近動向是什麼?會收購業務嗎?還是會回購股份呢?公司的一舉一動,很可能會顯著影響其股價,所以它在年報提出的發展方向,會有助我評估其業務發展好與壞。
投資真的不簡單, 謝謝雲地兄無私分享
刪除日子有功。投資時間一長,自然就能感覺得到哪家公司適合自己,該不該買入。坊間有很多跟投資理財有關的書本,多看幾本,吸收一下,就能更快上手。不過不要把投資當作是一門學科,因為它沒有規範的課程。把它視作興趣,會學得比較快,也比較開心😊
刪除辛苦了,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不辛苦~寫網誌雖然花時間,又不能帶給我任何金錢,不過我還是樂在其中呢~謝謝 80 後兄您的支持 🙏
刪除雲地兄這篇文章值得bookmarked。
回覆刪除謝謝巴黎兄的支持~我只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而已,讓您見笑了🙇🙇🙇
刪除講得好好, 大多數香港人都係好鬼懶, 成日想抄功課, 但係又唔知道每個人背景承擔風險係唔同。
回覆刪除抄功課最快嘛,哈哈。「抄」是學習的必經階段,只要不要以後都無腦抄就行了。想當初,我也抄過市場先生兄,學他買銀行股。雖然我沒有虧錢,不過我之後很快就發現自己對金融業沒有信心,所以以後都沒有再買了。現在我組合內唯一跟金融有關係的,就是那少少的巴郡 B 股。
刪除其實我也很懶的,不過我知道基本的功課還是要做的 😂😂😂
假設有一間是淨現金的小公司,以往派息慷慨,從沒做過損害小股東的事情。它近年業績亮眼,去年全年賺了 HK$1,000 萬。而在今年的上半年,它則賺了 HK$800 萬。與此同時,它還打算大力發展其他市場,把旗下業務分拆上市。像這樣的公司,大家會怎麼看?
回覆刪除在我看來,這間公司首半年已經賺到去年全年盈利的 80%,它在公佈全年業績時,盈利按年出現大幅增長的機會相當高;而且當它真的成功分拆業務上市,就能釋放更多的價值,絕對是「有故事」的公司。又因為它派息政策既穩定,而且慷慨,所以我能大致預計自己收到的股息回報。因此,在基本因素沒變下,從這公司身上,我看到很好的投資機會。
可是,當我把專家們的買賣原則套到這公司身上時,這家公司根本不用細看,就會被評為沒有投資價值。因為這家公司市值小,不是耳熟能詳的名牌股票。光是這一點,就已經令很多投資者看不上眼。
哈哈,雲地兄已經呼之欲出了!!!
根本講緊XX站。
刪除哎呀,被看穿了!連我想說地鐵站,您們也知道 😂
刪除(其實這只是作為例子之用,沒有別的意思,大家不用放在心上 🙇🙇🙇)
Hi Fungdy,
回覆刪除I am currently 24 years old and have been following your blog since 2018. I have been greatly inspired by your blogpost and have read most of your articles. I definitely agre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laser focus on the equity that you have strong convictions on.
One stock that I have been really interested in is 001 CK Hutchinson with a dividend yield of 4.28% with a CAGR of 7.X%. As I am fortunate enough to have indirect access with private bank through my relatives, I hope to leverage the platform to buy a lot of 001 with a relatively low borrowing cost.
您好~富二代兄,謝謝您的支持。您比不少人都幸運,因為您年紀輕輕就已經能透過普通人接觸不到的途徑來作槓桿投資。您要好好運用這優勢啊。祝您多賺一點,取得成功 😊
刪除買股票, 就似出錢打本比人夾份做生意一樣, 你搵個大把人話信得過既, 定係據稱已經搵左好多錢, 但無人識既人呢?
回覆刪除我等老散, 要睇出財技難, 港交所又唔多可靠, 故此即使大把公司仔P/E低殘, 好多人都係揀大公司為求安心
如果多數人都認為是對的事,是真的正確的話,那應該大部分人都賺錢才對。
刪除雲地兄, 多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小弟覺得建構一個組合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緩衝去尋找高增值股。
小弟認為潛力股的波動性較大, 也很容易有坐貨的機會。而且股價往往受到市場氣氛主導, 有時一些高增值股更是一些高BETA的股票,在現在的不確定的環境, 股價難免有大上大落的機會。
我認同我們還擇了對的公司後, 不應理會股價的波動, 待它慢慢成長。可是我們始終是人,或者對於投資新手來說, 這個不理會短期股價波動的心態不客易一下子建立。
波動的股價難免影響我們的心情,我認為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防守股份作緩衝, 當股價不理性上落時, 我們也可以保持一個平穩的心境。
根據自己的風險接受程度,去調整防守及進攻比例。
小弟從小接觸股票, 曾經歷港股直通車的大時代, 可恨當年年少無知, 買不得其法, 浪費了寶貴的複利增長時間呢, 現在我的目標都是建構平穩增長的收息組合。
我很支持你的網誌, 請你繼續努力!
謝謝知息兄的支持~投資新手,的確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心態。買賣同一隻股票,有人贏錢有人輸錢,我們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為什麼贏錢,也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輸錢。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股票組合,真的需要自己去思考。別人看好什麼股票就馬上去追的話,會很累。
刪除港股直通車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不問世事的中學生。我只是在隨後的金融海嘯中,偶爾在電視看到很多人輸錢。當時,我還是一個討厭財經知識的中學生。做夢也想不到,十年之後的今日,這竟然成為我以後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多謝雲地兄分享,
回覆刪除最緊要踏出第一步去買~
好多心理經驗是要時間累積回來的.
是啊,永遠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懂,就對前人的話照單全收。沒有任何一個買賣做法是可以完全套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所以我們在累積了相當經驗後,就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作出令自己最舒服的決定。否則有什麼突發事情出現,前輩們能表現淡定,跟隨買賣的朋友很多時就會手忙腳亂,做出錯誤的決定。
刪除淡淡定定有錢剩,有等的本錢也是一種實力。
刪除每月儲錢,每年收股息,其實我們總會有銀兩的。只是有沒有那份耐性去等,就真的要看個人造化。
刪除雲地兄本篇訊息同金句好多,幸好貼心地highlight,好讓小弟消化。
回覆刪除雲地兄指出不同於分散投資、控制注碼等等基本手段,而是當資金/機會到時的部署,小弟認為已經算中階心法。
特別在資產/現金達一定金額:50/100萬以上,再用月供/一手手買入的速度已經追不上(小弟面對既情況)
//投資者應該擁有一個開放的頭腦,不能以偏概全。我們最多也只能遵從初學投資時定下的大方向。資產配置的具體細節及買賣策略,一定要適時改變,才能令我們不會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資金,浪費在無法為自己帶來良好回報的「穩健投資」身上。
//因為一隻無法為我賺取回報的股票,即使只佔組合 3%,它也是太多;能為我帶來豐厚利潤的股票,就算佔了組合 80%,我仍然會覺得它太少。
//。因為真正的風險。永遠都不在於投資者買入多少股票、公司是大還是小這些「技術性」的因素,而是在於公司本身的基本面是否健康、行業未來有沒有發展前景等基本因素。
太多金句不能盡錄,小弟認為同時自身的風險評估也非常重要,年齡、家境、職業等等,雲地兄所講(應該)係避免投資時過於保守而失去機會,簡單來說「過於避險是一種風險,因為會損失機會。」
小弟倉內藍籌也只佔一半,而派息以非藍籌佔多
當然要平衡自己承受風險能力,因此小弟會比較少做「大買賣」,而比較多「小買賣」(配合買賣訊號),真係要多向雲地兄學習!
謝謝 Alan 兄~金句稱不上,只是我自己的一點奇怪、另類的想法而已,哈哈。
刪除我自己認為,投資的方法有無數種,人的性格、能力也有無數種,從不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這世界上有太多可以賺到錢的投資方法,為什麼有些人賺到錢,另外有些人用同一方法,卻會虧錢呢?每個方法都會有理據支持其理論,所以每個方法也應該有我們可以偷師的地方。
因此,我認為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應該保持一個開放的思想,這樣才能吸收各方有用的知識,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心法。一個扭上了瓶蓋的瓶子,永遠也不能盛更多的水。
「過於避險是一種風險,因為會損失機會。」 真的很對,
刪除又要再提,我2萬5~2萬6建的倉,上到3萬點時居然得10%回報,
而見風險大沒買的股大部份卻升>50%.
把風險避光也就把利潤也避埋.
除了盈富之外,其他股票的走勢可以完全跟大市相反,沒辦法 😂
刪除雲地兄你好,我是一個投資新鮮人,目標是達至財務自由。可是我有很多投資觀念還是沒有概念,請不要見怪。
回覆刪除在準備自己的投資組合時, 除了會思考究竟自己應該投放多少資金外,還不禁想起一個問題, 想請教一下雲地兄的看法:在我儲備有一定的金錢時,我應該繼續持有股票? 還是付首期置業?有沒有甚麼考慮因素?
師兄您好~這問題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要看個人而定。因為有些朋友希望透過投資,令自己能獲得足夠的金錢支付首期費用;有些朋友則覺得股價波動無法預測,傾向以儲蓄來獲得首期。
刪除不過我個人認為,如果本身有置業需求,又已經有足夠首期費用,就不要把這筆錢用來買股票。萬一因此而賠了首期,可能很難再有機會能上車了🙈
謝謝雲地兄意見!!
刪除不用客氣 😋
刪除雲地你到最後有冇去到四叔最後一次坐正嘅恒地同煤氣股東大會? 我見到報道今次四叔派畀股東嘅禮物相當厚禮,我自己特別鍾意恒地送嘅銀包,實用得嚟又意義重大!可惜我當日有嘢做去唔到。希望你如果有去到可以出文講吓當日盛況!適逢之後恒地同煤氣都會除淨加上十送一紅股,會再同大家分析恒地同煤氣嗎?我考慮緊會唔會月供返煤氣。現時有月供恒地,遲吓想加435陽光房地產入自己嘅組合中。
回覆刪除我之前登記了出席股東大會,但當日上午臨時有事所以沒有出席。之後會否再談煤氣,我也不知道呢。其實煤氣沒什麼可談的,哈哈。
刪除咁恒地呢?
刪除我不會寫恒地了。寫一篇分析文太燒腦,除非是自己想特別聊聊,否則寫來沒意義。倒是我記得鍾兄有寫過恒地的文章。Michael 兄可以去看看。
刪除http://bennychungwai.blogspot.com/
謝謝雲地兄!
刪除不用客氣 😊
刪除雲地兄,煤氣除淨後都仲系17蚊,幾時可以買入?
回覆刪除想買而又接受得到現有價位的話,隨時也可以買入 😊
刪除用中銀月供股票,手續費系點樣計算?系每隻股票計手續費?
回覆刪除「每個計劃最多可選擇20隻股票,手續費按每個計劃收取,僅為供款金額的0.25%,即每月最低收費只需港幣 / 人民幣50元(已包括佣金、印花稅、交易徵費及交易處理費)。此外,更豁免保管費及代收股東權益(例如股息)手續費,助您節省更多。」
刪除上面是我直接 copy 中銀網頁的介紹,您可以去下面的網址看看它的其他介紹,裏面有更多資料:
https://www.bochk.com/m/tc/investment/securities/monthly.html
雲地兄,BOC月供計劃如果斷供,幾個月後計劃會取消?原來計劃積存既股票派息/送股會否再次收回手續費?🙏
回覆刪除雲地兄,BOC月供計劃如果斷供,幾個月後計劃會取消?<-----------是啊,好像最多只可暫停 3 個月。如果我停 4 個月,再開始月供,信用卡積分的兌換比例就會從頭開始
刪除原來計劃積存既股票派息/送股會否再次收回手續費?🙏<------------不會的,只要那一股是月供所得來的,除了賣出之外,這輩子也不用再額外收費。所以我覺得它的月供計畫不錯 😍
謝謝雲地兄分享,睇你寫含金量極高的文章,小弟獲益良多!謝謝!另外,關於信用卡積分,原來聯來聯名戶口月供是不能夠儲分的,如果呢個改善埋就perfect!
回覆刪除謝謝 Simon 兄的支持~的確,每間銀行或證劵行提供的個月供計畫都是有利有弊,所以應該先比較,再從中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計畫。
刪除823出左業績喇!! 今年仲派多2.51港仙特別息!
回覆刪除最近我太忙了,都沒有留意煤氣、恒地除淨,更不知道原來今天日是領展公佈業績的大日子 😂
刪除不過領展不是只派 HK$1.4055 嗎?還有特別息嗎😮?
1.4055已包特別息,股息增長11%!
回覆刪除我沒有空細看,不過真的很好!
刪除领展既搵錢方法好吾踏實 我成日都型住政府会立法禁止领展 始终奸商形象太深入民心了
回覆刪除有生之年,應該不會出現這情況。
刪除為了花大量時間學好投資(看年報,學會計,學書),我已停止學鋼琴了,好奇一問,你現在還有學音樂嗎?😀
刪除嘩,這是很大的犧牲呢!不過其實我和師兄一樣,沒有學音樂了。我自己的 Youtube channel,也好久沒 upload 新寫的歌曲了 😂
刪除你好呀,我啱啱出黎做野,想問下有無d乜關於長缐投資既書介紹下?
回覆刪除師兄您好~不介意留個名字吧 😋
刪除之前也有不少網友問我有什麼書籍推介,師兄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回覆:
「有很多書本都對我們有益。其中不可不看的,當然是連老巴股神也推薦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還有他的好搭擋老芒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不過這本書有點深澀,可以選擇看另一本《窮查理的智慧語錄》。
想要貼地一點的,不可不提止凡兄撰寫的書籍啦~
其中包括:《取之有道》、《積財智技》、《財商有價》、《財富未來》、《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和《財職兼收》。他的書籍內容充實卻很易理解,我個人很喜歡。
另外還有關鍾兄的書籍,包括:《實踐價值投資的真諦》、《選股與估值》、《讀財報 學選股 計估值》和《財報估值 投資攻略》。
再來就是很多跟投資、理財觀有關的心理學書籍,和跟巴菲特有關的書籍,我都會去看,不能盡錄。」